close

夏天保存鮮肉的方法:

  • 用浸過醋的濕布將鮮肉包起來,可保鮮一晝夜。
  • 將肉煮熟放入剛熬過的豬油里,可保存較長時間。
  • 將鮮肉切成10厘米寬1塊,肉面上塗上蜂蜜,用線串起掛在通風處,可存放一段時間,肉味更加鮮美。
  • 將鮮肉切成塊,油炸,可短時保存。
  • 用醋酸鈉入水,溶解成0、5%的水溶液,將鮮肉放入液中浸泡1小時,取出後放在乾淨容器里,在常溫下,可保鮮2天。

其它食物的保存方法:

  • 夏天煲好的湯,可以將未吃完的重新倒入鍋內,蓋好蓋子,用火煮開,然後千萬不要動它,靜置在容器中,第二天再食用。
  • 夏天炒好的菜,可以把菜放在容器中,將容器置於一盆水上漂浮著,也可以保存到第二天。
  • 或者將未吃完的食物用袋子密封,放在涼涼的水裡。
  • 如果有地窖的話,放在地窖里。
  • 把食物放水井中,或者風乾。


    古人如何保存食物

    • 在古籍《周禮》中就提到過一種用來儲存食物的「冰鑒」。這種「冰鑒」其實是一個盒子似的東西,內部是空的。只要把冰放在裡面,然後把食物再放在冰的中間,就可以對食物起到防腐保鮮的作用了。這可能是人類使用最早的冰箱。
    • 湖北隨縣曾侯乙楚墓1978年出土了兩件冰鑒,冰鑒上還放著一柄長勺是專門用來舀冷飲的。
    • 古書《吳越春秋》上曾記載:「勾踐之出遊也,休息食宿於冰廚。」這裡所說的「冰廚」,就是古代人們專門用來儲存食物的一間房子,是夏季供應飲食的地方。設計奇巧、鑄造精工的鑒缶被譽為中國古代的「冰箱」。鑒缶由盛酒器尊缶與鑒組成,方尊缶置於方鑒正中,方鑒有鏤孔花紋的蓋,蓋中間的方口正好套住方尊缶的頸部。鑒的底部設有活動機關,牢牢地固定著尊缶。鑒與尊缶之間有較大的空隙,應是夏天盛放冰塊、冬天盛放熱水之用。
    • 到明朝時,北京城裏的皇公貴族已把冰箱做為重要的祛暑器具,那是一種用天然冰塊降溫的箱子,以黃花梨木或紅木製成。從外觀上看,冰箱口大底小呈方斗形,腰部上下箍銅箍兩周。箱兩側有銅環,銅環的用途就是便於搬運。箱口覆兩塊對拼硬木蓋板,板上鏤雕錢形孔。那時的冰箱不僅外形美觀,而且在功能設計上也十分精巧科學。冰箱箱內掛錫裏,箱底有小孔。兩塊蓋板其中一塊固定在箱口上,另一塊是活板。每當暑熱來臨,可將活板取下,箱內放冰塊並將時新瓜果或飲料鎮於冰上,隨時取用。味道乾爽清涼,用後讓人覺得十分愜意,暑氣頓消。由於錫裏的保護,冰水不致侵蝕木質的箱體,反而能從底部的小孔中滲出。除此之外,冰融化時吸收室內的熱空氣,通過蓋上鏤空的排氣孔調節室溫,還可以起到空調的作用。由於冰箱廣泛使用,京城每年夏季需用大量冰塊,這些冰均取自冰窖。過去無論是紫禁城內還是府宅公廨,都各自有貯冰的冰窖。每年冬至起即在筒子河什剎海等處打冰入窖,由工部設專人管理。
    • 金寄水、周沙塵著的《王府生活實錄》中有「王府從五月初一起,開始運進天然冰塊,每房都備有硬木製作的冰桶……每天,由太監往各房送冰,以供瓜果等食品保鮮。」可為當時用冰祛暑的寫照。明代黃省曾的《魚經》裏曾寫道:漁民常將一種鰳魚「以冰養之」,運到遠處,可以保持新鮮,謂之「冰鮮」。可以想像,當時冷藏食物可能比較普遍。
    • 無論冰箱還是冰鑒都是在過去平民無權使用的,然而他們卻有自己的一套製冷食的方法,老北京人就在水井邊用提籃盛上瓜果,然後系籃於轆轤之上,送下井去,使提籃懸浮於冰涼的冷水中。

 

Form : http://tw.wenbanzhu.com/%E6%B2%A1%E6%9C%89%E5%86%B0%E7%AE%B1%EF%BC%8C%E5%A4%8F%E5%A4%A9%E5%A6%82%E4%BD%95%E4%BF%9D%E5%AD%98%E9%A3%9F%E7%89%A9%E4%B8%8D%E5%8F%98%E8%B4%A8%EF%BC%9F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編吧? 的頭像
    小編吧?

    食物&言語的關係

    小編吧?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